校园动态
首页
>>信息中心>>校园动态
博古知新,以文育德—济南中学赴山东博物馆开展务本课程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11-09 浏览次数: 字号:[ ]

博古知新,以文育德—济南中学赴山东博物馆开展务本课程实践活动

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余生活,11月8日下午,济南中学组织初二直升班学生前往山东博物馆开展务本课程实践活动,旨在探索自然之趣,找寻齐鲁文明。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参观地点是“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馆。学校副校长刘欣、初中教育教学管理部、班主任及初中历史组全体老师参加。学校邀请到济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高臻教授和实习教师一同参与本次实践活动。


进入博物馆,高教授作为山东博物馆常驻的讲解志愿者,热情地迎接了大家。同学们排着队走到展馆前,高教授首先为同学们解释了展馆名字的含义:“海岱日新”中的“岱”指的就是泰山,山东岱青海蓝,山海相望,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展馆导览中展示了十大镇馆之宝,高教授请大家选择最喜欢的宝物开始“寻宝”之旅,同时也指出,比“寻宝”更重要的,是要探究文物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


8000多年前到3500年前,山东地区孕育了后李、北辛、大汶口、龙山等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明。在史前部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陶制品,高教授讲解了不同陶器的原料和烧制过程,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商周时代,鲁文化繁荣发展,成为齐鲁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高教授不时抛出疑问,同学们踊跃发言,待高教授解开疑团时,大家都恍然大悟。高教授指出:“认识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观察”,鼓励同学们在观看文物的过程中培养见微知著的观察力。


随后,来自济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的实习老师为同学们继续讲解。秦汉隋唐时期色彩鲜丽的壁画,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与经济交流,都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站在仿制的船只上,同学们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运河的波涛之上,屏幕中的运河也成为一道历史长河,将同学们带到了历史课本中这片物产富庶、民风淳厚的沃土。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感触颇多,大家表示,没有想到山东的历史竟然如此久远,文物的精致更是值得赞叹。


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展馆以全省文物为实证,叙说了先民的生产生活、古代文明的不断进步与近现代的奋斗征程。此次实践活动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双减”方针政策,作为一种课堂教育的延伸,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回眸既往之后,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将更加豪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